深化医改三年多来,基本医保制度的全民覆盖和整体待遇的显著提高是老百姓感受为明显的改革成果。然而,由于享有医保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医保基金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支出压力和管理风险,为此,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成为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媒体报道,目前,上海市医保基金的统筹部分已经透支,北京市医保基金从去年开始也出现超支。对于职工医保来说,在职职工全部缴费,退休人员交够一定年限后则无需再支付保费,可以说,缴费的人数相对固定,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退休人员增多,花钱的人会越来越多,控费已成为必然。
然而,为何总额预付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诸多负面效应,几乎所有的采访对象都认为,这是医保制度的顶层设计出现了问题。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应该是综合手段的运用,应在控制费用、医院合理收益和保障患者权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改医师认为,总额预付和总额控制不应混淆。总额控制是医保基金控费的一种行政手段,其主要目的就是医保基金安全。总额预付则是支付方式改革的一种,实施这一方式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服务人口相对固定。医疗机构通过为这一人群提供优质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争取更多的签约对象,并实现结余归己。从而可以起到一种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医院自觉控费。
总额预付还应该从基层医疗机构做起。北京市一位医保从业者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人群更容易相对固定,更易预防超支风险。中欧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蔡江南也认为,只有当病人与医疗机构,好是大型医疗联合体保持一种稳定的联系时,后者才能够承担医保总额预付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