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有关卫生部将“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试点”列入2013年度工作要点的消息,让“先诊疗,后结算”再度成为医患双方热议的话题。上海积极探索以“预付制”和“后付制”为主的“一站式”付费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中情、具有可操作性的“先诊疗,后结算”之路。
上海的“一站式”付费模式是指,凡是有社保卡(或医保卡)或者健康卡(即原医联卡)的患者在本市34家三级医院里看病,只要事先在这张卡的“电子钱包”里存入足够金额,就可在34家医院享受“一站式”付费模式带来的便利。就诊过程中,患者只需在医院的自助挂号机上充值挂号,随后就可按正常就诊程序看病、检查,中间无需多次排队付费,完成所有诊疗过程后,在收费窗口结算,并取药。到今年年内,“电子钱包”里的钱有望在34家医院内通用,当然,患者也可随时结算余额,将钱取回。
“一站式”付费模式的推出,旨在解决人们就医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排队时间长,多次收费折返跑”。有统计显示,患者每次就诊至少需要排3次队,如需要做各类检查的患者排队次数在5次之上。如何简化就医流程,考验医院和有关部门的智慧。为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大限度地减少就医过程中的折返跑,本市各级医院开展换位思考,寻求便民服务的新路径。
2010年,卫生部发布《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实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
当年5月,卫生部再度强调,有条件实施新型付费方式的省份和医院要尽快开展“先诊疗,后结算”试点。此后,上海各家医院付费方式改革的试点日渐增多,并出现了“预付费”和“后付费”两种模式。
综合试点比较,又考虑到目前我个人征信系统的不完善,上海更倾向于采用“预付费”的“门诊一站式付费”服务模式,逐渐在全市医院推开。本市医保病人持医保卡就诊时,可先向医保卡内的“电子钱包”充值,结算时,“电子钱包”预存的钱负责支付医保个人自付部分。本市参保居民凭社保卡可在“一站式自助服务机”或窗口向“电子钱包”充值,自费患者则需实名办理“健康卡”(即原“医联卡”)后并储值。在就诊过程中,如预存金额足以支付所产生的诊疗费用,患者无需再排队付费,就诊结束后一并拉卡结算,并打印明细单即可。“电子钱包”内的余额,患者既可选择悉数取回,也可留做下次使用。
经过两年努力,这一新型的付费方式已在本市所有三级大医院中“落地”。试点中,由于各医院选择的合作银行不相同,“电子钱包”现在还无法跨医院使用。据悉,上海规定“预付制”仅限于在普通门诊病人中实行,而对于所有急救患者,各级医院均无条件地在时间施救。